公司名稱:哈爾濱市愛思電子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愛建上海街6號海上銀座A棟5層 電話/傳真:0451-51181676
產品名稱:Nao人形機器人
NAO機器人是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研制的一款人工智能機器人。它擁有著討人喜歡的外形,并具備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和約一定程度的情感智商并能夠和人親切的互動。 Nao是在學術領域******范圍內運用***廣泛的類人機器人。Aldebaran Robotics公司將Nao的技術開放給所有的高等教育項目,并于2010年成立基金會支持在機器人及其應用領域的教學項目。 Nao機器人Nao的多用途是基于它可以通過現成的指令塊進行可視化編程,因此它允許用戶探索各種領域、運用各種復雜程度的編程程序并達到用戶想要體驗的各種不同效果。 教學用機器人通常是有趣、有挑戰(zhàn)性和能激發(fā)想象力的。Nao作為教與學的得力助手,正在創(chuàng)造著未來的教育方式。 超過700個Nao已經被全球30個國家的200間******高校和實驗室購買作為研究工具。正在使用Nao的高校機構有美國哈佛大學和布朗大學、英國威爾士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浙江大學和同濟大學。高校不僅將Nao運用在機器人研究,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領域,還運用在社會學和醫(yī)療保健領域。Nao參與的研究項目包括自閉癥******、多智能體系統、自動化、訊號處理、全身運動以及路徑規(guī)劃。 Nao硬件采用******科技設計制造,保證了Nao動作的流暢性,還配備了多種傳感器。此外,Nao可在Linux、Windows或Mac OS等操作系統下編程,并隨機提供完整的軟件和使用說明書。 此外,NAO機器人可以在多種平臺上編程并且擁有一個開放式的變成構架,所以不同的軟件模塊可以更好的相互作用,不論使用者的專業(yè)水平如何,都能夠通過圖像編程平臺來為NAO機器人編制程。 機械結構設計 1、機體規(guī)格與材料:身高約 58 cm,重約 4.3 kg, 機體材料為工程塑料。 2、充電器為AC 90-230 V/DC 24 V,電池能量持續(xù)時間約 90 min 3、需要具有25個自由度(DOF): 其中頭部2個DOF,手臂5個DOF (每只手臂),胯部1個DOF,腿部5個DOF (每條腿),手部1個DOF;有三個手爪(每只手)。 4、2個揚聲器,4個擴音器,2個CMOS數碼攝像頭,8個腳底壓力傳感器(每只腳各四個),1個雙軸陀螺儀、1個三軸加速器,2個碰撞器(每只腳各一個)、雙通道超聲波傳感器,2個紅外傳感器,9個觸覺傳感器; 5、Network access 連接類型為Wi-fi (IEEE 802.11g),以太網,通過胸前的按鈕可以獲得機器人的無限網絡地址。 6、致動器基于霍爾效果傳感器(32個)、dsPICS 微控制器和MAXON空芯杯直流電機 7、控制器主板采用1.6 GHz Intel Atom; RAM: 1GB / 閃存: 2GB 8、操作系統:嵌入式 Linux (32 bit x86 ELF), 使用OpenEmbedded基礎上加以適當調整的發(fā)行套件,編程語言:Choregraphe, C++, URBI, Python。 9、隨機配備Bluetooth;學術(科研)版。 10、基礎功能:擁有人臉識別能力、動態(tài)圖像追蹤能力、中文英文語言識別能力、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功能、電機運動控制功能。 主處理器介紹(頭部) 頭部分布有四個同步麥克風(48 KHz, 16 bits) 2個擴音器:頭部兩邊各1個(48Khz, 16 bits) 2個VGA Cmos 攝像頭,頻率達30FPS 身體結構介紹 1、電機 25 個電機, 達1.2 N.m 21 個Maxon 無芯電機 2、位置傳感器: 36 個磁性旋轉編碼器 (分辨率:12 bits) 每個腿部關節(jié) 2 個傳感器:1 個motor axis, 1 關節(jié) 3、每個關節(jié)都有電流傳感器 4、20 個嵌入式微控制器: 18個DSPic 40MIPS / 16 Bits 1個ARM9 96MHz 1個Psoc 傳感器介紹 包括紅外測距、超聲波探測、碰撞傳感器、壓力感測傳感器、陀螺儀、重力加速度等100多個傳感器。 圖像處理系統介紹 兩個CMOS攝像頭,分辨率為640*480;快速可上下切換的攝像頭使NAO能夠看到自己的腳 語音處理系統介紹 機器人有四個麥克風,分布在前后左右,可以完成聲音定位。同時會說23個國家的語言。 機器人特殊領域應用案例 1、導盲機器人、導聾機器人 2、自閉癥******機器人 3、其他應用領域 物聯網及智能家居領域應用 復雜環(huán)境路徑探測和定位導航 機器人倫理學 空間傳感器應用 老年人陪護 4、可以拓展的科研方向 智能控制和自動化 ◆Intelligent control (智能控制) ◆Adaptive control (自適應控制) ◆Fuzzy control (模糊控制) ◆H∞ control (H∞ 控制) ◆Motion control (運動控制) ◆Nonlinear control (非線性控制) ◆Chaos control (混沌控制) ◆Robust control (魯棒控制) ◆Hybrid system (混合系統) ◆Fault Tolerant control (容錯控制) ◆Learning control (學習控制) ◆Variable control (可變控制) ◆Identification (辨識) ◆CIMS (計算機集成制造) 人工智能 ◆Behavior based robotics (基于行為的機器人學) ◆Intelligent architecture (智能結構) ◆Agent (智能體) ◆Artificial life (人工生命) ◆Neural networks (神經網絡) ◆Genetic algorithm (遺傳算法) ◆Evolutionary computing (進化計算) ◆Hybrid systems (混合系統) ◆Cognition (認知)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生物智能) ◆Symbolic system (符號系統) ◆Artificial emotion (人工情感)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 機器人學 ◆Mobile Robot Navigation (移動機器人導航) ◆SLAM (同步定位和構圖) ◆Bio-Robotics (生物機器人學) ◆Human Robot Interaction (人-機器人交互) ◆Mobile Robot Wheel Mechanisms (移動機器人輪式機構) ◆Agriculture and Off-Road Robotics (農業(yè)和越野機器人學) ◆3D Vision (3 維視覺) ◆Mobility and Manipulation (移動和操作) ◆Computer Aided Scheduling (計算機輔助調度) ◆Mechanism Design (機械設計) ◆Geometry Issues in Robotics (機器人學中的幾何學) ◆Localization (定位) ◆Haptic Interface(觸覺接口) ◆Omnidirectional Vehicles (全向車) ◆Omnidirectional Vision (全景視覺) ◆Distributed Robotic Systems (分布式機器人系統) ◆Diagnostics an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診斷和網絡制造系統) ◆Actuators and Drivers (執(zhí)行器和驅動器)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計算智能) ◆Vision-Based Navigation (基于視覺的導航) ◆Multi-mobile Robot System (多移動機器人系統) ◆Adaptive Control (自適應控制) 機器人在教學領域的應用
機械結構設計 1、機體規(guī)格與材料:身高約 58 cm,重約 4.3 kg, 機體材料為工程塑料。 2、充電器為AC 90-230 V/DC 24 V,電池能量持續(xù)時間約 90 min 3、需要具有25個自由度(DOF): 其中頭部2個DOF,手臂5個DOF (每只手臂),胯部1個DOF,腿部5個DOF (每條腿),手部1個DOF;有三個手爪(每只手)。 4、2個揚聲器,4個擴音器,2個CMOS數碼攝像頭,8個腳底壓力傳感器(每只腳各四個),1個雙軸陀螺儀、1個三軸加速器,2個碰撞器(每只腳各一個)、雙通道超聲波傳感器,2個紅外傳感器,9個觸覺傳感器; 5、Network access 連接類型為Wi-fi (IEEE 802.11g),以太網,通過胸前的按鈕可以獲得機器人的無限網絡地址。 6、致動器基于霍爾效果傳感器(32個)、dsPICS 微控制器和MAXON空芯杯直流電機 7、控制器主板采用1.6 GHz Intel Atom; RAM: 1GB / 閃存: 2GB 8、操作系統:嵌入式 Linux (32 bit x86 ELF), 使用OpenEmbedded基礎上加以適當調整的發(fā)行套件,編程語言:Choregraphe, C++, URBI, Python。 9、隨機配備Bluetooth;學術(科研)版。 10、基礎功能:擁有人臉識別能力、動態(tài)圖像追蹤能力、中文英文語言識別能力、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功能、電機運動控制功能。 主處理器介紹(頭部) 頭部分布有四個同步麥克風(48 KHz, 16 bits) 2個擴音器:頭部兩邊各1個(48Khz, 16 bits) 2個VGA Cmos 攝像頭,頻率達30FPS 身體結構介紹 1、電機 25 個電機, 達1.2 N.m 21 個Maxon 無芯電機 2、位置傳感器: 36 個磁性旋轉編碼器 (分辨率:12 bits) 每個腿部關節(jié) 2 個傳感器:1 個motor axis, 1 關節(jié) 3、每個關節(jié)都有電流傳感器 4、20 個嵌入式微控制器: 18個DSPic 40MIPS / 16 Bits 1個ARM9 96MHz 1個Psoc 傳感器介紹 包括紅外測距、超聲波探測、碰撞傳感器、壓力感測傳感器、陀螺儀、重力加速度等100多個傳感器。 圖像處理系統介紹 兩個CMOS攝像頭,分辨率為640*480;快速可上下切換的攝像頭使NAO能夠看到自己的腳 語音處理系統介紹 機器人有四個麥克風,分布在前后左右,可以完成聲音定位。同時會說23個國家的語言。 機器人特殊領域應用案例 1、導盲機器人、導聾機器人 2、自閉癥******機器人 3、其他應用領域 物聯網及智能家居領域應用 復雜環(huán)境路徑探測和定位導航 機器人倫理學 空間傳感器應用 老年人陪護 4、可以拓展的科研方向 智能控制和自動化 ◆Intelligent control (智能控制) ◆Adaptive control (自適應控制) ◆Fuzzy control (模糊控制) ◆H∞ control (H∞ 控制) ◆Motion control (運動控制) ◆Nonlinear control (非線性控制) ◆Chaos control (混沌控制) ◆Robust control (魯棒控制) ◆Hybrid system (混合系統) ◆Fault Tolerant control (容錯控制) ◆Learning control (學習控制) ◆Variable control (可變控制) ◆Identification (辨識) ◆CIMS (計算機集成制造) 人工智能 ◆Behavior based robotics (基于行為的機器人學) ◆Intelligent architecture (智能結構) ◆Agent (智能體) ◆Artificial life (人工生命) ◆Neural networks (神經網絡) ◆Genetic algorithm (遺傳算法) ◆Evolutionary computing (進化計算) ◆Hybrid systems (混合系統) ◆Cognition (認知)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生物智能) ◆Symbolic system (符號系統) ◆Artificial emotion (人工情感)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 機器人學 ◆Mobile Robot Navigation (移動機器人導航) ◆SLAM (同步定位和構圖) ◆Bio-Robotics (生物機器人學) ◆Human Robot Interaction (人-機器人交互) ◆Mobile Robot Wheel Mechanisms (移動機器人輪式機構) ◆Agriculture and Off-Road Robotics (農業(yè)和越野機器人學) ◆3D Vision (3 維視覺) ◆Mobility and Manipulation (移動和操作) ◆Computer Aided Scheduling (計算機輔助調度) ◆Mechanism Design (機械設計) ◆Geometry Issues in Robotics (機器人學中的幾何學) ◆Localization (定位) ◆Haptic Interface(觸覺接口) ◆Omnidirectional Vehicles (全向車) ◆Omnidirectional Vision (全景視覺) ◆Distributed Robotic Systems (分布式機器人系統) ◆Diagnostics an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診斷和網絡制造系統) ◆Actuators and Drivers (執(zhí)行器和驅動器)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計算智能) ◆Vision-Based Navigation (基于視覺的導航) ◆Multi-mobile Robot System (多移動機器人系統) ◆Adaptive Control (自適應控制) 機器人在教學領域的應用